文昌医疗网格式布控保障火箭首飞 5分钟救援获赞
海南翻译公司推荐阅读,版权归所有者,转载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!
【开篇语】
6 月25日20时,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,成功发射。为了这一刻,保障长征七号首飞的所有工作人员都等待了太久,付出了许多。正是 因为有了交通、医疗、后勤等各方面的保障,才有了首飞现场的安全、有序。即日起,南海网推出“文昌首发保障背后的故事”系列报道,带你了解为首飞成功提供 保障的工作人员背后的辛勤和不易。
“文昌首发保障背后的故事”系列报道一
“文昌首发保障背后的故事”系列报道二
“文昌首发保障背后的故事”系列报道三
救护车备战火箭首飞保障。 文昌市卫生局供图
“报告,有人突发心脏病需要救治。”6月25日晚,文昌市卫生局指挥中心接到求助称,文昌东郊镇中山村委会一女子喝农药,请救援。”不到5分钟,在附近观看点应急的救护车赶到现场治疗,及时挽回一条生命。26日,曾利民局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卫生局在这次火箭首飞后勤保障中,运用网格式布控,每个点之间都可随机调动,圆满完成此次医疗保障,共救助12名伤员。
针对演练查找薄弱环节 确保工作预案完整可行
据曾利民介绍,文昌火箭首飞保障服务任务是该市医疗技术人员历经实战、检验、提升、完善自我的一次机会。为此,该卫生系统展开统一部署,动员广大干部职工,层层传递压力,凝心聚力,增强紧迫感,做到人人心中有目标动力,肩上有压力责任,确保火箭首飞期间医疗保障工作。
“我们针对演练中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整改,确保工作预案完整可行。”曾利民说,根据省、市与航天发射基地的火箭首飞保障方案内容与要求,结合文昌市医疗能力的实际,组织相关保障人员进行实地调研,优化火箭首飞医疗应急救援方案,并根据方案,组织参与医疗保障人员对医疗保障方案的各个细节逐一研究,确保保障方案完整性、可行性。
曾利民告诉记者,文昌火箭首飞,对文昌市医护人员来说毫无经验可言,是全新的尝试。唯有通过不断贴近模拟实战演练,才能提升医疗队伍拉得出、联得上、动作快、保障好的能力。为此,文昌开展全方位、多渠道医疗救援以及卫生防控、检验、消杀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。通过培训演练整改结合,强化该市医疗应急救援能力,使队伍做到召之即来、来之能战。
网格式布控有成效 女子喝农药5分钟救援
“火箭首飞当日,我们采取网格式布控,取得较好的效果。”曾利民说,此次全省共有153名医疗人员,33辆医疗车辆投入火箭首飞医疗保障。设有3个医疗指挥所和1个总医疗指挥中心,通过通信设备,及时了解各个点的情况。而且每个重要的点都有一辆救护车,可以相互支援。
25日下午16时,医疗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,文昌东郊镇中山村委会有一女子喝农药试图自杀,恰好在该村委会附近有一个观测点,指挥中心立即调动该点的救护车赶到现场救援,不到5分钟,救护车及时赶到现场处置,挽回了一条生命。据了解,当时该女子由于和丈夫吵架,一时想不开才产生了轻生的念头。
“救护车来的太及时了,再晚一步我真担心妻子的生命不保。”该女子的丈夫握手医护人员的手激动地说,他真没有想到这次救护车能来得这么快,妻子刚喝下农药不久,救护车就及时赶到了。
文昌市卫生局开展医疗演练。 文昌市卫生局供图
成功转移病重老人 医护人员充当搬运工
据了解,此次火箭首飞,文昌共转移2000多人,在转移过程中有90多名是病重无法行走老人小孩。如何转移这些病重的老人小孩呢?东郊卫生院的蔡院长介绍,他们该所的医疗人员非常辛苦,既要做好医护转移,还要做搬运工。她说,一辆救护车只能转移一位病重老人,医护人员只能来来回回跑跑几趟。
“病重老人都是我们医护人员将其背到病床上休息,家属基本没有帮上什么忙。”蔡院长说,当他们用救护车从村庄将病重老人转移医院后,要下车将其老人背下车,然后送到病床上。医护人员虽然很辛苦,但大家总是咬咬牙坚持下去。
这些病重老人看到医护人员汗流浃背,非常感动地说:“太感谢你们!你们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亲切。”
记者突发心脏病 救护车火速救治获赞
此次火箭首飞也吸引不少媒体记者到文昌报道,正当大家喜悦在火箭成功首飞的同时,指挥中心却接到紧急救援电话:“希尔顿酒店附近一媒体记者突患心脏病,请支援。”
当时,正在医疗指挥中心的曾利民果断调配救援车辆,从希尔顿酒店观测点附近及时调动一辆救援车赶到现场,5分钟内,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对其记者简单救治后,送往文昌市人民医院做进一步治疗。
对此,海南媒体记者纷纷为这次救援点赞,称这是和生命在赛跑的救援,文昌医疗人员的迅速表现值得称赞。
南海网文昌6月28日消息(南海网记者陈望)
——海南翻译公司
译声海南翻译公司目前是国内专业的翻译机构之一,译声海南翻译公司秉承“诚信 专业”的服务理念,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流翻译服务。了解更多信息:请直接致电:400-600-6870咨询。